九月九 話重陽
重陽節的來歷
重陽節,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,是中國傳統節日?!爸仃枴币步小爸鼐拧?,因為《易經》中把“九”定為陽數,九月九日,兩九相重,故曰“重陽”;九在數字中又是Z大數,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、健康長壽的寓意;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。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,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、曬秋、賞菊等活動;在流傳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,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(舉行敬老宴),感恩敬老。
重陽節的演變
據史料考證,重陽節始于遠古時期,成型于春秋戰國,普及于西漢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關于重陽節的文字記載,Z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《呂氏春秋》之《季秋紀》。至魏晉時,節日氣氛漸濃,倍受文人墨客吟詠,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,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。
現代的重陽節
重陽與除夕、清明、中元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。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“敬老節”,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、敬老、愛老、助老的風氣。2006年5月20日,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重陽節習俗
賞 秋
重陽節是Z好的賞秋時期,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“曬秋”特色。去鄉村賞民俗、看曬秋,已成為鄉村旅游的一種時尚。
登 高
重陽為秋節,節后天氣漸涼,草木開始凋零,重陽節登山“辭青”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“踏青”相對應。
吃 重 陽 糕
重陽糕又稱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無定法,較為隨意。九月九日天明時,以片糕搭兒女頭額,口中念念有詞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
放 紙 鷂
放紙鷂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?;葜菝耖g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。光緒《惠州府志》亦有記述。紙鷂亦現在的風箏。
賞 菊
重陽日,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,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,農歷九月俗稱菊月。在中國古俗中,菊花象征長壽。
求 壽
重陽節的求壽之俗,有現存文獻記載的Z早見于漢代。漢代《西京雜記》中記載: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餌,飲菊花酒,云令人長壽。
飲 菊 花 酒
菊花含有養生成分,重陽佳節飲菊花酒,是中國的傳統習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、祛災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佩 茱 萸
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。于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,或磨碎放在香袋里,還有插在頭上的。大多是婦女、兒童佩戴,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